“韶风●博士论坛”之五:文学的价值

发布人:admin发布时间:2006-06-13浏览次数:

 

 

韶风·博士论坛之五

文学的价值

主持人: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邓辉博士

 

论题一:文学价值的历史观照

主讲人:文学与新闻学院  吕斌博士

评议人:文学与新闻学院  莫立民博士

 

论题二:“边缘化”进程中文学的价值

主讲人:文学与新闻学院  雷磊博士

评议人:文学与新闻学院  赵成林博士

 

论题三:日常生活的回归与超越

——浅论当代语境中的文学价值

主讲人:文学与新闻学院  王洁群博士

评议人:文学与新闻学院  周建军博士

 

特邀嘉:刘启良教授  季水河教授

2006年6月9日(星期五)晚7:30

:留学生楼四楼报告厅

 

6月9晚上7:30bevictor伟德官网“韶风·博士论坛”第五场在留学生楼四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学的价值。bevictor伟德官网的青年博士,各学院研究生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首位出场的是吕斌博士,他从历史的宏观层面入手,对文学价值的体现作了具体的阐释。吕斌博士重点阐述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进而指出“文学边缘化”是文学价值的一种回归,这种现象表明文学已逐步摆脱过多的赋加值的束缚,回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最后,他总结说,古典视野下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化、载道、事功三个方面。

评议人莫立民博士认为吕斌博士的陈述合情合理,他进一步探讨文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莫立民博士认为文学是精神文明的一种资源,文学的特殊价值体现为健康或经典的文学能净化灵魂、美丽人生。他还不无风趣地借歌手林依伦的经典歌曲《爱情鸟》抒发对文学他对文学的态度:“文学是我们心中的爱情鸟,别让我的爱情鸟飞走了”,这个精妙的比喻博得在场师生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主讲人雷磊博士则直接从文学“边缘化”切入,分析文学“边缘化”的进程中,文学价值的变化和生成。他分三个阶段说明了文学“边缘化”进程的情形和文学价值的表现。一、由“他律”回归“自律”。他指出,建国以来近30年的文学处于“他律”的状况,文学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为政治服务。当文学恢复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独立性的价值时,才迎来了80年代文学的繁荣。二、严肃文学的“失语”与大众文学的兴起。大众文学的兴起,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的“及物”的态势,具体表现为遵循追逐经济和消遣价值的路线。三、媒介文学时代。雷博士强调媒介文学由印刷文化向电子传媒文化的转型而兴起,其文学价值的总特点是“快餐性”,从文学的纯粹性来说,这也是一个边缘化的过程。由于媒介文学属于快餐文化的范畴,所以它永远也不可能代替纯文学本身。

评议人赵成林博士开篇就跟雷磊博士“对着说”,他认为文学从来都不是中心,也不应该是中心。文学的地位和作用不及经济和政治,它的“边缘化”只是回到了应有的位置,是文学的幸运。对于严肃文学的式微和泛文学的繁荣,赵博士举了敦煌文献中发掘出的唐五代“曲子词”孕育宋词的例子,认为泛文学的蓬勃兴起,为经典文学的出现铺垫基础,提供了可能。

第三位主讲人王洁群博士则从日常生活与文学的关系出发,讨论了当代语境下文学的价值问题。他指出纯文学在80年代的产生是摆脱了文学作为政治附庸、政治工具的地位,文学在那个时代实现了表现社会和人心两方面的价值。但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革使纯文学失去了抗争的目标,而纯文学自身的超越、远观日常生活的固有姿态,使得它失去了回望现实生活精神困境的能力和愿望。纯文学日渐脱离日常生活的现状,便它所具有的超越性价值变得虚化。流行文学在这个时期繁荣则是因为它实现了对人性化的日常生活的回归,并且发掘了日常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实现了新的超越。王博士强调,流行文学在其探索生活的可能性,实现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性上决定了它同样具有能够产生伟大作家、伟大作品的潜质。

评议人周建军博士指出,谈文学不能撇开文学的定义、文学的本质、文学发展的背景。而王洁群博士的论述过于将文学放在现当代的极为有限的时空之中,过于将文学现象泛化,显得有些单薄与短视。他从文学的定义入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文学演变的总体规律,即“清平之世雅文学繁荣,动荡之时俗文学泛滥”。他最后指出世界文学的共同趋向是为性情而文学,为生命而文学。

本次论坛继续仿效国际会议的标准模式,在论坛中插入了15分钟的茶歇时间。老师、同学吃着水果、点心就文学价值的问题进行了轻松而热烈的交流,会场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茶歇之后两位特邀嘉宾相继发言,将本次论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刘启良教授指出探讨文学的价值不能离开民族的、具体的人来谈,这是文学的源问题,即时空问题。刘教授从两个层面进行了阐释。从文学的起源看,他认为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实际上将宗教、哲学、科学、艺术四种意识形态有机融合,最终为我们解决了人如何达到一种高的生命境界的问题,这是启良教授对“兴观群怨”说的全新诠释。从文学的分类来看,刘教授提出“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两大概念。“儿童文学”包含诸如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等类别的文学。他认为中国文学以“儿童文学”居多,“成人文学”甚少。“成年文学”是对生命、世界的悲剧性抒写,追求的是对自我价值的超越。“儿童文学”犹如文学的如意,而“成年文学”犹如文学的铁锤。(掌声)季水河教授则强调文学是非实体的概念,文学的价值也不是实体存在,而是关系存在。讨论文学的价值,首先不能回避作品、作家、读者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文学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种价值要素组成的价值体系。文学价值是存在于文学本文与读者发生关系的某一个点上,并且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读者审美的变化而变化。文学与新闻学院童真博士和郑长天博士分别就文学的价值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使会场的气氛更加热烈。之后学生们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主讲人和嘉宾提问,嘉宾和主讲人就相关问题一一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学术讨论的兴致犹浓,23:00的钟声却已敲响,本次论坛在主持人幽默而睿智的总结发言中圆满落幕。

 

最新文章阅读排行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