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风·省社科百人工程学者论坛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研究
主持人:商学院 陈赤平副教授
论 题: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研究
主讲人:商学院 楚尔鸣教授
评议人:商学院 李勇辉教授
时 间:2006年6月12日19点30分
地 点:文科楼五楼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会议室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迎来了新一期的bevictor伟德官网韶风·省社科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研究”,bevictor伟德官网师生怀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冒雨参加了此次论坛。
楚尔鸣教授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此次论坛的主题,首先从“分析前提:中国货币中性的实证检验”中得出结论中国存在货币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但不存在长期超中性的结论。这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说就意味着一次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引起实际产出的变动,长期来看产出并不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但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连续变动则在长期内也会引起产出的变动。其次在“分析假定:货币政策传导的特征与分析局限”这方面内容中指出由于本文的分析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为不改变我们分析的原始初衷需要几个假定条件:1、假定货币供给是外生的;2、假定货币政策效果是对称性的;3、假定时间非一致性;同时,将假定货币政策各传导渠道的作用是独立的,并在作某个具体渠道的分析时只考虑局部均衡。接下来楚尔鸣教授从 “传导系统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传导系统Ⅱ: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传导系统Ⅲ:中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的有效性”、“传导系统Ⅳ:中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的有效性” 四个方面分别说明了各个系统的分析指标与方法,并从实证分析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作出分析。
评议人李勇辉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同时提出了几点供大家探讨的问题:1、文章中的信贷渠道是货币传导的主要渠道,我认为信贷与利率在货币传导的渠道中哪一个作用最明显值得探讨;2、由于中国存在货币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那么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怎样达到预期目标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楚尔鸣教授对评议人的问题做了从容回应并在师生之间展开讨论。在自由问答时间里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阐述了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很多有思辩深度的问题,使会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论坛在意犹未尽中接近尾声,主持人陈东平副教授对今天的论坛进行了精彩总结,在风声、雨声、掌声中结束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