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2日晚上7:00bevictor伟德官网“韶风·省社科百人工程论坛”第二场如期开讲,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沈家本与汉律研究”。主讲人是法学院张全民教授,主持人是社科处夏新华教授,评议人分别是法学院的李交发教授和刘军平博士。法学院胡平仁教授和法学院法理学和法史学的研究生,共计50余人参与了此次论坛。
主讲人张全民教授的发言共分四大部分,首先介绍了沈家本汉律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他指出:汉律在我国古代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沈家本在《汉律摭遗》中谈到他研究汉律的四个出发点。第二,介绍了沈家本汉律研究的五个特点:材料翔实精审;论证详细缜密;结论平允严谨;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充满着浓烈的现实关怀情节。第三,谈到了沈家本汉律研究的贡献。张教授强调沈氏尽可能地恢复了汉律的原貌,揭示了中华法系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形成时期的形态。最后,他还指出了沈氏汉律研究的不足。
张教授发言完毕,李交发教授在总结张全民教授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了点评。李教授指出这篇文章很有学术分量,并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文中两次提到“汉承秦制”,这只是一个定论,此外还有一个定论“悉更秦之法”,这两个价值判断都是极端和片面的。第二,文中认为沈家本尽可能地恢复了汉律的全貌,有点给沈家本戴高帽之嫌。第三,文中通过探讨汉律对后世法律的影响,特别是对唐律的影响,辨析汉、唐法律的异同,从中发现唐律的立法意旨。但在特点之四中却指出《唐明律合编》是唐、明律比较的典范之作,沈家本的《汉律摭遗》当之无愧地属汉唐律比较的权威之作。这个观点评价过高。另一位评议人刘军平博士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就文人可否做纯粹的学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胡平仁教授提出了疑问:沈家本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张全民教授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回应,言辞犀利,思路敏捷,博得在场学生和老师的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自由辩论,热烈精彩。热心的听众不断的提出问题:一、传统法史学对法学理论的定义?法律文化是否弥补法史学方法的不足?二、沈家本的成就是他自己的吗?会不会由于他的职位关系呢?三、对沈家本的研究现状怎样?针对第一个问题,李交发教授指出法史学的研究主要是事实判断,是个真-伪-真的过程,主要的任务是求真。胡平仁教授说:事实判断优先。针对第二个问题,张全民教授说要将个人成果和职务行为分开。他的很多与职位有关的东西,但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他的成果是由别人代写的。沈家本进行的中外比较,知识来源只是一种途径,不能说从伍廷芳他们那儿得来的。沈家本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原始阶段,出错是难免的,但他走出了很好的一步。针对第三个问题,张全民教授告诉学生有1990年的《纪念沈家本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和2003年的《纪念沈家本逝世9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些书籍为进一步了解沈家本提供了资料。
整个论坛气氛热烈,过程精彩。发言人精彩的发言,点评人犀利而有针对性的提问,自由发言人踊跃的发言使得整个会场气氛很热烈。最后,在同学和老师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这次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