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风·博士论坛之二十二:知识产权全球化:过程、动力与机制

发布人:admin发布时间:2007-07-02浏览次数:

 

韶风•博士论坛之二十二

知识产权全球化:过程、动力与机制

主讲人:王太平 博士

评议人:肖伟志 博士

                刘友华 博士

主持人:张永红 博士

时间:2007629日(星期五)晚730

地点:文科楼五楼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会议室

 

22期韶风博士论坛于629日晚在文科楼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会议室开讲。此次博士论坛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全球化:过程、动力与机制,主讲人是法学院的王太平博士,评议人分别为法学院的肖伟志博士、刘友华博士。张永红博士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此次博士论坛。

       本次论坛以主持人张永红博士风趣、幽默的开场白正式开始。他指出,我们此次论坛首先氛围相当好,从参加本次论坛的人员看是一次精英式的论坛;另一方面,现在外面天气酷热,室内空调降温温度低,这正好说明本次论坛又是冷静的、理性的。

       接着是王太平博士作主题报告,题目是知识产权全球化:过程、动力与机制,王博士用新颖的动力学方法对知识产权全球化作了精彩的讲述。他首先从两个视角:其一、传统的知识产权学者所采用的法学视角;其二、国际关系和立法视角,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体制进行分析。再从四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知识产权全球化的过程、动力与机制的问题。(一)知识产权全球化的过程;(二)知识产权的实现环境;(三)知识产权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量;(四)以TRIPS协议形成为例阐述了知识产权全球化的具体过程。以上报告所做的分析为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以及对外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示。报告的最后王博士指出,对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来说,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决不是神圣的,也不是价值的中立的,我们不能盲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不能以它为准绳来评价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尽管我国不能违背自己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但是包括TRIPS协议在内所有国际规则公约均具有一定的弹性,成员国依然具有一定的余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履行国际义务。

       王太平博士主题报告结束,肖伟志博士对报告作评议,他指出知识产权为什么重要,是不是对所有的国家都重要?还有对未来导向,全球化的共识方面,知识产权是不是本身需要做相应的修改?在国际关系上能不能实施,逻辑上是不是可统一的?等这些方面提出了很好的见解。

评议人刘友华博士也对王太平博士的报告作了精彩的评议,他就知识产权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利益是在推动其发展的。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实现各自利益问题提出了疑问。刘博士的评议给了我们很多深刻的思考,同时也使本次论坛达到高潮。

随后的自由提问阶段,同学们踊跃提问,学生甲问,知识产权纳入民法体系下,但知识产权与民法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那么能不能把知识产权纳入经济法体系下?学生乙问,在知识产权形成统一的世界全球性,是不是只是几个内部主体的利益?其他的学生也提了很好的问题。王太平博士、肖伟志博士与刘友华博士分别一一地做了回应。

最后主持人张永红博士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论坛从维度和方法上讨论了这个王太平的主题报告,评议人也作了精辟的评议,也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只要有了正确的维度和方法,那么我们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是迟早的事情。

最新文章阅读排行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