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风•博士论坛之三十四
主题:康德遗稿及其研究现状
主讲人:袁建新博士
评议人:方秋明博士
梁议众博士
主持人:王文兵博士
地点:文科楼五楼会议室
时间:2008年6月26日晚7:30

6月26日晚7:30,韶风•博士论坛之三十四在文科楼五楼会议室如期举行。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的袁建新博士作为主讲人,生动地探讨了康德的遗稿以及其研究现状。方秋明博士和梁议众博士分别予以了评议。此次论坛由王文兵博士主持。来自哲史、文新等院的数十名老师和同学参与了此次论坛。
袁建新博士首先简要介绍了康德遗稿的成书过程及主要内容。该遗稿主要由康德晚年的手稿编纂而成。印手稿的顺序已被打乱,直至1936年该手稿才由阿底克斯整理并出版。遗稿主要由七部分构成:“早期的片段”,“导向质料的活力的原理系统”等。袁博士着重介绍了“以太”,一种流性物质的刚性理论,也是康德理论的核心。接着,袁博士还简要概述了国外学界对康德遗稿的研究现状。随后,方秋明博士和梁议众博士分别予以了评论。两位博士均肯定了袁博士的文献工作以及该文的研究价值,因为对康德遗稿的研究还属国内前列。但两位博士也指出其不足之处,如某些术语的翻译不够精确,该论文也有不系统之处。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大家也纷纷发言。来自文新院的李志雄博士问道,“‘质料’和‘以太’为什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等同?”还有同学问道,“为什么说康德的思想反对‘原子论’或‘微粒论’?”以及“康德的‘目的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是否有相似之处?”等。袁博士都分别予以回答。总之,诸位博士共同探讨了康德的遗稿,明确了其研究价值,还与参加此次论坛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互动,学术交流的氛围浓厚而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