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走全域旅游新路子

发布人:dy发布时间:2016-07-06浏览次数:

 

湘潭在线6月28日讯(湘潭日报记者杨阳)湘潭是旅游资源大市,但还称不上旅游经济强市。如何实现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目前,湘潭正在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所谓全域旅游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推进全域旅游,湘潭应突出哪些主攻方向,如何发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湖南省红色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bevictor伟德官网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平和市委党校副校长洪学敏。
 推动红色旅游多元融合发展
湘潭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红色旅游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了满足多样的旅游需求、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与悄然变化的旅游趋势,我市红色旅游发展迈入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融合并非机械的产业捆绑,也不是简单的产业叠加。”湖南省红色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bevictor伟德官网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平提出,红色旅游产业要实现与社会、环境、生态、工业、农业的融合发展,必需寻找适合本地的延伸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直以来,韶山红色旅游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留客能力亟需提升。刘建平认为,这种“过境游”的旅游模式是韶山红色旅游产业融合路上的最大制约因素。韶山市在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广、销售、服务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刘建平建议,湘潭的红色旅游发展要以创意体验融入为着力点,重视体验元素与现代科技的应用,开展更多体验性的有潜力的农业、工业、生态旅游活动。如运用虚拟技术、光影技术,让游客置身毛泽东挑灯学习的场景,亲历三大战役的冲击,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在农业旅游上运用新型高端摄影技术实现特色植物的可视化成长记录,并通过各种形式与游客分享,建立与游客长期互动关系,为提高重游率和拉伸产业链奠定良好基础。
针对当前红色旅游关联带动效应不强的问题,刘建平建议,融合发展,就必须走出小圈子,融入大圈子,将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融合起来,将红色旅游景区与自然景区融合,将红色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具体来说,应以韶山核心景区为吸引点,结合周边乡镇的资源优势,形成独具文化内核的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游学旅游、体验旅游,让韶山的定点游、半日游向周边游、一日游转变。同时,竭力打造湘潭城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窑湾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改造沿江风光带,整合湘潭当地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并注入现代都市元素,形成红、古、绿、俗有机融合的城区文化旅游圈,使韶山一日游向过夜游、两日游转变,从而丰富旅游内容,刺激旅游消费,拓展旅游产业链。
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灵魂。”刘建平说,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只有促进红色文化与其他产业资源、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紧密结合,红色旅游才没有脱离其发展的根本方向,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最终实现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作用。
城区旅游期待破局
说起湘潭旅游,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韶山。城区旅游往往成为被人忽略的一极。“如果说红色旅游是龙头,那么城区旅游是中心。”市委党校副校长洪学敏认为,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湘潭要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而当务之急,就是补齐城区旅游这块“短板”,推动其破茧成蝶、繁荣发展。
在洪学敏看来,湘潭城区旅游资源丰富,很多历史、文化、名人遗产分布在湘江两岸,与美丽的湘江风光带交相辉映,构成了城区旅游开发的独特载体。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湖南将着重建设湘江旅游经济带和长株潭旅游圈,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湘潭是湘江旅游经济带的重要区段,其一江两岸呈现出的U型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极为少见,开发潜力较大,与紧相毗邻的长沙、株洲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湘潭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特色与优势,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寻求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集中打造湘江旅游经济带中的精华区段。
湘潭城区地处长株潭两型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区域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但对周边游客的吸引力远逊于长沙,也无法吸引韶山游客的目光。洪学敏认为归根结底在于缺乏旅游核心吸引力。而提升城区旅游魅力值的关键就在于精品景区和文旅活动的打造与营销推广。
精品景区是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纵观全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无不靠精品景区景点吸引游客。目前,湘潭城区缺乏一个具有独特、多样性的旅游产品,能满足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精品旅游景区。洪学敏建议,将白石艺术城、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杨梅洲、犁头嘴统筹开发,丰富供给,形成游览、体验、品赏、展会、购物五大系列旅游业态,打造“湘江第一湾”5A景区,形成城区旅游核心吸引物。各景点功能要差异化定位,错位发展。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侧重发展古城历史、民俗旅游;白石艺术城以研学旅游为重点;杨梅洲打造成休闲度假区,塑造全省甚至全国闻名的“北有橘子洲,南有杨梅洲”旅游市场形象;犁头嘴发展体验、探险旅游,通过举办赛事扩大影响。
此外,举办特色文体旅游活动也是提高城区旅游品牌美誉度的重要措施。相比韶山红色旅游活动的常态化与长沙湘江两岸活动经常化,湘潭城区旅游活动较为缺失,人气聚集不够。洪学敏建议,改革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现有运作机制,强化市场意识,建立和完善“资源变产业、作品变产品、剧目变项目”的新机制,发挥其文化的内核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吸引大众参与。同时,可以利用湘江U型湾的水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举办民俗文化节暨传统龙舟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扩大影响力。


作者:头条号 / 湘潭在线新闻网
链接:http://www.toutiao.com/i6301020289656422914/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阅读排行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