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能力:外语学习的基石
主讲人:文卫平 博士
婴幼儿外语教育应当缓行
主讲人:吴庄 博士
低龄儿童英语教育弊大于利
主讲人:田琳 在读博士生
主 席: 胡强 博士
主持人:胡强 博士
评议人:王建香 博士
王伟清 博士
时间: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晚7:30
地点:外语楼二楼外语学院会议室
2010年4月16日晚,由bevictor伟德官网社科处、bevictor伟德官网社科联主办,主题为“外语教学低龄化――是趁热打铁还是揠苗助长”的“韶风·博士论坛”在外语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胡强博士担任主持人并出任轮值主席,主讲人为外语学院的文卫平博士、吴庄博士和田琳博士,王建香博士和王伟清博士出任评议人,特邀嘉宾有社科处黄显中副处长以及来自各学院的一些博士。此外,论坛还吸引了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一些年轻的父母。
论坛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主持人首先介绍各位到场的嘉宾,然后三位主讲博士分别就本次论坛主题进行了发言。吴庄博士发言的主题是“婴幼儿的英语教育应当缓行”。吴博士列举了某些“专家”主张外语应从小学起的五条理由,并从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的发育、语言机能、学习动机、语言与思维和文化、语言习得关键期等方面逐一分析了所谓“专家们”的观点,揭示了外语学习的科学规律,破除了外语学习越早越好的迷信。文卫平博士以自己的经历及大量外语学习的研究证明了其主题:“母语能力:外语学习的基石”。她认为过早地学习外语,不仅可能影响母语的习得,甚至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甚至人生的发展。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英语教学应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大致在9 - 10 岁左右)进行。田琳首先分析了低龄儿童英语教育热背后存在的两大误区,然后从语言-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过早学习英语对低龄儿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低龄儿童学英语可能会导致个体的母语和外语学习“两败俱伤”、文化认同出现障碍,甚或还会危及汉语在他们心目中的主导地位。三位博士看待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却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幼儿外语教学不仅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要考虑幼儿的心智发展、文化与社会认同等重要的价值判断,切忌盲目跟风,揠苗助长。
评议人王建香博士和王伟清博士针对三位主讲人的发言展开了评论,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王建香博士就幼儿学习外语的目的、方法、效果等谈了她自己的看法,认为要不要学习英语?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怎样学好英语等问题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绝不能盲目跟风!王伟清博士就婴幼儿学外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在中国英语是外语不是二语,幼儿园的孩子只是在英语课上接触英语而在其他课上或课外主要是接触母语,那么英语对其母语的影响不会那么明显。第二,假如语言习得真的存在关键期,假如尚处于关键期的儿童可塑性的确很好而且可以双向甚至多向发展,又假如在婴幼儿英语教学中注重发音而不是复杂的语法或其他复杂的语言现象,这样的教学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外语学习会有一些积极的效果。
最后,论坛在主持人胡强博士的精彩点评中圆满结束。